大數據作為時下最潮流的詞匯,正在向各行各業輻射滲透,顛覆了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,尤其是在醫療行業。如何借助大數據讓醫療行業釋放出更多的價值,是當下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。
百度CEO李彥宏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,“互聯網+醫療分為四個層次,即O2O、智能問診、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、新藥研發。互聯網領域與醫療健康領域應該加強合作,共同造福患者。”
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給女兒的信中也曾20次提到“健康”、“醫療”等關鍵詞,并堅信“隨著科技的發展,我們有望在未來的100年間預防、治療和處理所有或大部分剩下的疾病。”
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也公開表示,“我們今天如何在醫藥上面做工作?大數據的目的是讓用藥更精準,讓醫院變得更高效。”
這并非是企業家高談闊論,在“互聯網+”的時代下,這樣的愿景正在逐步實現。
通過人類的染色體,就能識別個體的遺傳密碼;通過檢測皮質細胞,就能記錄身體數據……過去這看似遙不可及的場景,正在變成現實,而這一切實現的根本因素,都離不開大數據。
“云計算的產生將我們送入了大數據時代。天緣經略牢牢把握住了大數據時代的脈搏,通過豐富的網絡和帶寬資源,全力打造了云計算數據中心平臺。以業內領先的用戶體驗和服務端技術,為用戶和企業提供國內領軍級云服務產品。尤其在云計算等方面,天緣經略擁有眾多核心技術,幫助客戶實現對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、分析和應用,提供全面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,促進大數據價值的變現和新商業模式的演進。”天緣經略(北京)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指出,“大數據作為時下最潮流的詞匯,也在向各行各業輻射滲透,顛覆了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,尤其是在醫療行業。如何借助大數據讓醫療行業釋放出更多的價值,是當下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。”
放眼世界看大數據醫療
麥肯錫曾發布數據報告《大數據的下一個前沿:創新、競爭和生產力》,其中指出大數據看好的五個應用領域,其中之一就是健康醫療。搭上“互聯網+”東風的醫療,要走上發展快車道,離不開“大數據”這把金鑰匙。
從歷史記錄來看,醫療大數據帶給人類的福音早在2009年google公司的一個案例中直接可以體現,google借助大數據技術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前1到2周預測到了甲型H1N1流感爆發,此事震驚了醫學界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。
從世界范圍來看,在大數據的浪潮中,西方發達國家也一直在不停向前邁進。
2013年5月,英國首個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醫藥衛生科研機構在牛津大學揭牌,旨在促進醫療數據分析方面的新進展,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疾病及其治療方法。
2014年2月,韓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后基因組計劃,該計劃包括繪制標準人類基因組圖譜、發展韓國的人類基因組分析技術,以及依托基因組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技術等目標。
2015年1月,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出“精準醫學計劃”,通過整合一些現有臨床研究的數據等方式,收集100萬人的醫療記錄、基因和生活方式等數據;尋找會誘發癌癥的基因;制定相關監管規則;研究如何保護患者隱私和數據安全。
毋庸置疑,大數據的發展對醫療行業的確帶來了利好效應,傳統醫療開始逐漸向互聯網醫療轉換。數據顯示,2014年互聯網醫療進入啟動期,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114億元,2015年市場規模已經達157.3億元,增長率為37.98%,其中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42.7億元,增長率為44.7%。
“傳統的醫療服務無法有效滿足廣大患者乃至醫生的需求,如患者過去的病例數據、醫生和患者的需求對接等問題。”天緣經略負責人表示,“通過大數據平臺提供數據服務,包括健康管理、慢病管理、病人隨訪,包括轉診、科研等等,透過底層的大數據分析,可以為這些業務提供數據支撐,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些問題。”
大數據為醫療行業帶來轉變
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維克托·邁爾·舍恩伯格教授指出,“大數據”所代表的是當今社會所獨有的一種新型的能力——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,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,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、服務和見解。
“大數據正在給整個社會帶來從生活到思維上革命性的變化。”天緣經略負責人指出,“大數據可以輔助企業進行決策,尤其是在醫療行業。通過數字化和個性化的服務,有效利用大數據資源,提高看病效率,節省醫療資源。多年來,天緣經略通過合作共贏,已經和眾多客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。”
一份最新的數據報告顯示,醫療保健領域如果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數據資源,醫療機構和消費者便可節省高達4500億美元的費用。由此可見,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經開始步入快車道,未來潛力可見一斑。
在天緣經略負責人看來,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,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。
其一,臨床操作更精準。醫生在進行臨床醫療時,需要通過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數據和療效數據,然后比較多種干預措施的有效性,可以找到針對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療途徑。醫生可以通過大數據,分析包括病人體征數據、費用數據和療效數據在內的大型數據集,可以幫助確定臨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,提高工作效率和診療質量。
其二,醫療數據更透明。大數據能夠根據醫療服務提供方設置的操作和績效數據集,然后進行數據分析并創建可視化的流程圖和儀表盤,促進信息透明,幫助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健康護理決定。
其三,個體治療更專業。大數據能夠幫助碎片化、非連續的服務轉化成連續的、整合性的服務,解決醫療系統的信息不對稱問題。通過整合多渠道采集的信息,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個性化的風險評估、診斷、治療和監測,為患者提供從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到康復全周期的一個連續的、專業化的服務。
其四,醫療定價更公開。通過大數據分析,可以更好地對醫療服務進行定價。以美國為例,有潛力創造每年500億美元的價值,其中一半來源于國家醫療開支的降低。
其五,健康監測更實時。公共衛生部門可以通過覆蓋全國的患者電子病歷數據庫,快速檢測傳染病,進行全面的疫情監測,并通過集成疾病監測和響應程序,快速進行響應。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確定某類疾病的易感人群和易發生地區等,不再局限于為單個個體提供健康服務,而是主動呵護相關群體的健康,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。
結語
大數據時代背景下,如何以海量的醫療數據為依托,以信息化為抓手,以大數據為手段,對積累的數據進行挖掘?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。目前來看,想要完全整合數據分析,醫療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,需要不斷的完善。但同時,這個可能性要比之前大得多。
未來,隨著尖端技術的慢慢滲透,整個醫療系統會隨之革新。隨著深入學習的進步,尤其是自然語言和視覺技術的發展,可能有助于醫療活動的自動化,節約勞動力成本。“大數據分析挖掘能力不斷提高,在醫療改革方面,發揮出現有數據資源更高的價值,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和保障。”